营销活动 | 05-08 10:27 26311次 31次
有人说,每一个优秀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操碎了心的家长。
“我这不算啥,最多的一个妈妈的手机里,约有500个家长群,进群后就会发现,不少家长都是熟面孔。”。 “粗略地算,我大概加入了100多个家长群,关注的教育类微信公众号也有几十个。没有这些消息源,就好像分分钟就要落在别人后面了!” 面对如此蝗虫般泛滥的家长群,作为校长,在家长退群前,请给家长一个留下的理由 !做家长社群,不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而是创造更多的沟通理由。 你要清楚,家长们加入这些家长群是为了什么?我向一些家长问过这个问题,对于入群目的,他们大都提到两点:一是希望了解到更多的教育信息,二是与家长网友交流家教体会。 运营家长群,应该有用户思维。建群需要设定目标,给社群使命感,让家长明确进群的目的;在培养用户习惯方面,可以引导家长在特定时间打开群,使其对后续内容产生期待;而引入一些竞争机制和活动能真正让社群活跃起来。 社群的本质,就是需求的满足。所以你的社群提供了什么价值,要看你是否满足了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做到这些,你的家长群就能真正有效果,而非沦为僵尸群。 1、什么叫社群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社交需求仅在生理安全之后。社群的产生是互联网关系链接下的产物,初衷是为了信息传递更加便捷! 社群的是共同体,因此,社群的作用就是催化强关系,建立强链接,产生强信任。 社群就是把那些跟品牌没有任何关系的潜在消费者无论是通过内容、活动,还是粉丝口碑,转化成弱关系的用户,然后再通过高频的互动、利益、机制转化成强关系的朋友,甚至是员工、股东、合伙人。 很多校区说我们做家长群,是为了给孩子布置作业、与家长做一些近期情况沟通、给家长发一些孩子的课堂表现。微信群使我们和家长之间多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工具。 无论有没有家长群,校区都有义务和家长保持沟通的,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我们并没有创造一个社群,我们只是换了一种沟通的方式而已。 如果把家长群做成一种为了沟通而沟通的社群,那这个家长群就很容易处在失控状态。有时候会往往会能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 2、把客户当成用户 我们做家长群的目的,就是把客户变成用户,让家长真正进入到我们教学体制当中,而不是把家长群看成单纯的营销平台。 我们首先要摆正一个观念,要把家长群真正看成有感情的一群人。就是只要在群中都是朋友,要沟通交流,我们要关心,要点赞,建立和家长的情感连接。 3、如何建一个有效的家长群 微信群本身只是线下关系的一种延伸,每个人微信里都有大量的群,就像开头讲的,有些家长甚至会加入上百个家长群。 在家长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这些地方获取教育相关的信息,如同吃饭睡觉一般成为生活中的必备。 一. 设定社群使命感 第一步就是让家长有一种使命感,让家长知道我们群是干什么的。什么叫做使命感?就是一群人,干一个事,有一个共同的方向。 二. 培养用户习惯 比如,“青果错题试卷发放群”,我们只需要每次考结束后,将每个孩子的错题收集,同类型题重新组卷,然后发送到群里供家长下载。可能这个月考一个月只考一次,但是只要这个家长的孩子参加了月考,他就知道打开我们群,下载试卷让孩子再做一遍,保证同类型试题不在犯错。 这个群看起来好像他是活跃度不高,但是这个群有价值,它能让家长每个月都能来打开一次,这也能完成了我们的目标。而且,这种基于错题本重新组的试卷,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师家长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这样也能给我们群带来很多其他家长用户。 习惯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让家长在特定的场景能想到打开。 习惯的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我们固定的活动模式和规则,对后面的内容产生一种好的期待。 三、增加社群的活跃度 一个社群的生命周期有多长?我听到的有:几天的,2、3个月的,听到最长的是6个月。社群的生命周期长短,取决于用户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的去拉长用户的生命周期以及拉入新的用户以延长社群的生命周期。 如果一个社群没有新人进入,生命周期应该有多长? 社群生命周期图 像上图所示的生命周期模型一样,一个群走完整个生命周期模型长的话大约12个月,短的话可能只需要两周。 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典型话语 阶段 本阶段典型话语 萌芽期 不如成立一个群吧? 高速成长期 我们新成立了一个群,专门聊XXX,人多有料快来! 活跃互动期 这个群干货真多 衰亡期 冒个泡,好久没有说话了 沉寂期 群主,最近事多,清理群,我就先退了,有事直接小窗我!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即使是处于商业目的的主动管理一个社群,在运营非常好的情况下群本身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能提供的内容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群成员缺乏一种新鲜感,也就逐渐开始衰落。 社群的核心是人,社群的意义是解决人的需求;社群的寿命取决你的运营方式,社群的裂变源自群体的价值传递。 通过下面的这种方式来提高微信群的一种活跃度。 所以,我们的校长一定要慢慢培养自己的演讲才能,这个微信群演讲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演讲模式,不需要出镜,只需发声就好。校长们可以把毛老师的演讲稿整理出来,通过演讲传递给家长。 3.引爆用户口碑宣传 家长群是我们把客户转化成用户的一个最好的途径。通过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对群产生习惯,从而便于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服务和产品。当孩子有辅导需求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想到我们。 4、社群的复制和衍生 裂变即复制,人性和文化本身是不能复制的,但是社群的价值是可以传递的。 一个社群的活跃分子完全可以把这种模式copy起来,以具体的任务模型和具体目的为核心再次生成一个类似的社群,用新的小伙伴打造前生态才是正解,裂变的本质就是价值传递。 裂变需要的方式也很简单,只要你掌握了方式方法。或许在最初你不会,但是只要你确定自己走在了正确的路上,那就坚持下去。 比如你想去复制出更多甚至无数的这类家长社群,但复制有个基本的前提和原则,就是要先打样,再批量复制,最后才是无限复制。 打样的目的,就是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先把这个模式趟出来,包括如何玩转、坑儿有哪些、如何规避、还有什么更有趣的玩法、针对不同的人群有哪些玩法上的区别等等。 打样的工作非常重要,很多人玩社区、社群,就是自己都没搞懂怎么玩,就盲目扩张,既然你是大脑,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玩,怎么带着别人一起玩?更别天真地指望用户能够自行玩转,绝对不可能。 5、用朋友圈打造个人品牌 你以为世界很大,其实世界很小。理论上,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进而我们可以说,你的未来的潜在目标人群都在你的朋友圈和你朋友的朋友圈里。 成为朋友圈中的教育专家,是社群营销核心中的核心,打造你在朋友圈中的自我品牌形象,对于培训机构的后期品牌转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让家长形成一种认知,课外辅导就去找你,这其实就是在教育领域打造的个人品牌。 最后,总的来说自己就是最好的产品,营销首先是把自己营销出去,只有别人“信任”你,你的影响力才会发生作用,因此在营销过程中塑造个人品牌才是王道。 交深言浅!2018年,希望有愿意一起玩的可以多找我交流,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其实,与家长最好的沟通方式还是面谈,其次是电话沟通。
工具,有时候会隔阂我们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我们要做的不是创造新的沟通方式,而是创造更多的沟通理由。
很多校长做家长群会陷入一种尴尬的情境中:为了不让社群冷场,不间断地发大量的内容,想维持家长群活跃度。但是,一旦没有组织好家长群,就会变成某些家长去发广告,聊天的一些地方,甚之有些负面的消息。比如家长要退费了,家长有些抱怨,一下子就会在家长群传开。
如果我们天天在家长群发布一些推文让家长帮着我们转发、推销学校的课程。这只是考虑了我们自己学校品牌的和课程推广,却忽视了这种建群的目的,家长的体验。我们的客户是直接消费的家长,但我们的用户是享受我们课程服务的学生。家长是不能参与到孩子课程的授课当中。所以,家长群是我们把客户转化成用户的一个最好的途径。
通过家长群的服务,让家长能感觉到学校的教学和服务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后期的一个口碑的传递。
做家长群首先要设立一个目标,大家没有目标。家长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社群,也就不会记得去参与。如何让我们的家长群从这些社群中脱颖而出?
如果我要做一个青果教育的数学家长群,我们该怎么给群起名字呢?
“青果教育数学家长群”、“青果1对1家长交流群”,学数学、交流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目标。
怎么样叫有方向呢?如果我们是做晚辅导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叫“30天养成良好习惯监督群”;如果是做双师课堂,可以叫“青果双师课堂展示群”;如果我们是做一对一培训的,可以叫“90天知识体系急速答疑群”。
有了目标,才能考虑如何去运用和发展。各位校长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设计家长群的目标。
有了使命感了,接下来主要是培养用户的习惯。这个培养用户习惯的目的是,触发家长打开。
我们做社群,不代表我们每天都要更新内容。像要刷牙一样,刷牙对我们牙齿是很好,我们也不能一天刷十来次牙。
培养家长的习惯,我们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去组织活动。比如,双师课堂的“青果双师课堂展示群”。我们可以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在群里发送孩子与老师交流的短视频,将孩子在课堂积极抢答、认真听讲、参与式学习的照片发到群里。如果有课上讲题的环节我们可以让孩子语音讲题。这样的家长就有长期关注我们家长群的一些活动和分享。
比如遇到某个难题和重点时,就想到打开我们的家长群,给大家心理上产生一个定位,让家长形成一种习惯。
我们也必须严格设定我们活动时间和流程,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互动分享,不能是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社群也一样。
1.引入竞争机制
家长都喜欢攀比,特别是晒孩子的表现或者进步。所以我们可以鼓励家长去晒孩子的作业,比如美术作品,看哪个孩子最近有进步,这种活动会无形中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2.高质量的分享
很多校长最愁的就是,到哪去找一些高质量的分享?大家都希望毛校长去做个学习讲座,但这不大不现实。
有了目标、有了内容、有了活跃度,但是我们最终是要实现招生,所以我们还要设计一些活动来吸引其他家长进入我们社群。
这方面活动比较多,各有利弊,每个学校做的都不尽相同,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31人赞